本草纲目
大千世界,物各有性,性各有用。振钢分目,科学分类,开创先河。怀平生夙愿,査历代典籍。踏千山万水,穿风霜雨雪。历寒来暑往,守一盏孤灯。
《本草纲目》是明代著名本草学家、医学家、博物学家李时珍三十余年的心血结晶。李时珍先生有感于历代本草谬说过多,遂参考文献八百余种,结合自身实践,历时二十七年编撰,又耗时十年修订,最终成书《本草纲目》,共五十二卷,分十六部、六十类。全书共计一百九十万余字,记载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物,绘制一千一百多幅药物图片,附加一万一千多个药方。
《本草纲目》采取“析族区分,振纲分目”的分类法,把药物分为植物药,矿物药,动物药三大类。其中,将动物药分为虫部,鳞部,介部,禽部,兽部,人部。这种分类法含有从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的思想,所以受到了达尔文的高度重视。其中植物的科学分类,比瑞典分类学家林奈早两百年。
此外,《本草纲目》涉及生物、化学、天文、地理、地质、采矿乃至历史等多个领域,该书不仅仅是一部药物学巨著,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。其结构之严谨、内容之详实、总结之全面前所未有,堪称“开创历代本草之先河”。《本草纲目》集中表现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,是取之不尽的中华医学知识宝库,素有“医学之渊海”“格物之通典”之美誉,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更是称赞为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”。
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代药书的过程中,发现了很多的错误。首先,在分类上“草木不分,虫鱼互混”,如将本应列入菜部的“生姜”和“薯蓣”列入草部;其次,记录的药材“品数既繁,名称多杂。或一物析为二三,或二物混为一品”,如有些本草书将“萎蕤”与“女萎”两种药材混为一谈,更严重的是竟将有毒的“钩藤”当做补益的“黄精”。面对这么多错误,李时珍在以前的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,同时补充宋代以来不断增加的外来药物,便有了《本草纲目》这本名家经典。
学医难,行医亦难,修《本草纲目》更难。回望李时珍先生的一生,仿佛“难”字伴随他一生,面对困难,李时珍先生选择迎难而上,写出了一本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作《本草纲目》,让后世敬仰。
图书馆
2022.11.07